天才一秒记住【玉露文学】地址:y6go.com
王禹五岁咏莲
王禹是我国北宋初年著名诗人,曾一度占据诗坛领袖地位。他的诗风格清新朴素,表现现实生活,反映民生疾苦,同情人民,抨击时弊,敢于冒犯权贵,具有强烈的士大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人们所推崇和称赞。他还针对当时诗坛文风华靡的倾向,倡导继承杜甫、白居易以及韩愈、柳宗元的现实主义传统,为宋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王禹,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巨野)人。他出生农民家庭,父亲以磨面来养活全家,日子过得不很宽裕。但是父亲立志要把小禹培养成能有一番作为的人,于是全家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供他念书。小禹天生聪慧,刻苦好学,五六岁就能写诗作文,被乡亲们誉为“神童”。
相传,在王禹5岁的那年夏天,太守府里满池的荷花开了,荷叶碧绿如玉,紧密相连,宛如绿绒毯子铺在池面上,荷茎从中亭亭直立,上托一朵朵莲花,有红的,有白的,相互交错,美丽极了。太守带着僚属们前来观赏,想借此机会赋诗作联,饮酒娱乐。可是面对如此美景,大家都嘟囔着嘴,吟不出佳辞丽句来。看到如此冷清尴尬的局面,一位名叫毕文简的僚属向太守推荐说,附近有个叫王禹的小孩会写诗,不妨让他来试一试,也活跃一下这里的气氛。太守一听5岁的孩子会写诗,有了兴趣,马上派人把小禹找了来,当即叫他咏白莲花。小禹在众多官员们面前一点儿也不紧张,沉着老练、思索片刻,微笑着提起了笔,挥毫写下一首五言《咏白莲》:
昨夜三更后,嫦娥坠玉簪。
冯夷不敢受,捧出碧波心。
这首诗构思新奇,形象鲜明,语言凝炼,用典精巧,把白莲花比喻成嫦娥的白玉簪子,贴切生动。诗的大意是:昨天三更深夜后,月中嫦娥梳妆时不小心把白玉簪子掉到了水中。水中神仙冯夷拾到了这样名贵的首饰,却不敢占为己有。于是双手把它捧出水面,成了万顷碧波中的美丽莲花。这里,小禹通过丰富的想象,巧妙地把优美的神话溶入诗句当中,自然新巧,不露痕迹,使诗歌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增强了诗歌的感人魅力。
太守和僚属们反复吟诵咀嚼,连连叫好。他们惊诧于小禹沉着端庄的仪态,惊诧于他的天资聪颖,才华早露。相形见绌,他们也为自己深感羞愧难容。
最使他们吃惊的是:小禹穿着极其简朴,一看就不是富家子弟,而是农家孩子。农家孩子怎么能如此聪慧过人,才思敏捷呢?他们同时发出了疑问。
原来,小禹除读书学习以外,还常常跟着父亲到济州太守府去送面粉。他羡慕富家子弟的良好学习条件,一有机会便去看他们上课,想跟他们学点新鲜东西。
一天,太守府的从事毕文简正在给孩子们讲授如何写诗作对,忽然看见一个穿着粗布衣服的农家孩子在课堂外站着,目不转睛地听他讲课。他略感几分扫兴,便背着手走出课堂来到小孩的面前,带着鄙夷不屑的神情问他:“你在听我讲课,你能听得懂吗?”没想到小孩出语惊人,作了意想不到的回答:“这些道理我早就知道了,我还会写诗呢!”毕文简有些不相信,就把他刚才准备给孩子们讲授的内容拿来当场考一考这个小孩,没想到这孩子对答如流,什么虚实对应,平仄对仗,都非常熟稔。他还当场为毕文简表演赋诗作对。毕文简非常惊异。这孩子就是王禹。
今天,毕文简把小禹推荐给大家,小禹的超人智慧博得大家的一致好评,给毕文简带来了格外的欣慰。
毕文简非常器重小禹,认为他前程无量,他喜爱小禹,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倾注无穷无尽的爱。他把小禹请到家里,让他跟自己的孩子一起接受良好的教育,同时也希望小禹跟自己的孩子在一起互相砥砺帮助,共同提高。
岁月悠悠,小禹求知的欲望一直不减。他深知父母的苦心,感念毕文简的厚爱,利用官府书多的良好机会,孜孜不倦,顽强刻苦地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小禹的知识一天天丰富起来,他的“神童”佳话越来越为更多的人传诵。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我被皇马挖掘了》《我能听到凶案现场的声音[刑侦]》《不可以离婚》《苟成圣人,仙官召我养马》《从行星总督开始》《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大道之上》《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帝皇的告死天使》《1978合成系文豪》
《才艺智慧》转载请注明来源:玉露文学y6go.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