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师,是一个给“食物”附加“幸福感”使之成为“美食”的职业。
正因为有一代代厨师们不懈努力,才会有未来令人惊叹的中华美食!
郝贤闭上眼睛,细细回味着口中美味。
他回味了很久,很久。
然后睁开眼睛,奇怪地抬起头,左看看,右看看。
没有!
菜姬没有出现在自己的肩头。
《彭祖厨经》也没有现身显示任务完成。
所以,还有什么问题?
我这不是已经把肉夹馍做出来了嘛!
看两位老人家吃得多开心啊!
郝贤看着二老慢吞吞吃着肉夹馍,生怕太快吃完的样子,有些欣慰又有些无奈。
如果活在后世,老婆婆可能每天都会出门跳广场舞,老爷子则在公园里下下象棋练练毛笔字,过着平静的日子吧。
儿孙可能孝顺,也可能不孝,可能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也可能只等着争夺他们的房子,但无论如何,总比膝下无人要好。
总比孩子都累死在长城上要好。
啊……不过未来也有不少人加班猝死呢,这说明资本家的酷烈不输暴秦?
想远了想远了。郝贤摇摇头,阻止自己发散思维,他已经明白为什么肉夹馍的传承还没有被他所拯救了。
他只是把这道菜做了出来,还没有达成把它传播出去的条件。
推测肉夹馍的发明和传播过程可比锅包肉难多了。郑新文终究是两百年前的人物,哪怕历史被迷雾遮掩,很多事情还是能找到史料印证,通过各种历史的碎片拼凑出一个**不离十。
但肉夹馍的发明者在青史上根本没有留名,事实上许多基本菜式都是找不到发明人的,也就是清代康熙和乾隆频频下江南“微服私访”,带火了他们吃过的各种美食,民间才开始流行给食物的发明配上故事,让后人得以有据可考。
虽然这也导致了另外一个问题:很多故事都是瞎鸡儿编的。
至少郝贤就看到过两位数的菜,其发明过程清一色是康熙或者乾隆来微服私访,村民/村姑/村爷爷/村奶奶灵机一动,做出这道菜,令皇帝赞口不绝,甚至亲自为这道菜赐名,从此驰名远近!
这,就是老百姓的生存智慧。
不过,这些乱七八糟难辨真假的故事,对于郝贤推演名菜发明历史就纯属一个个大坑了。
肉夹馍的发明过程郝贤也没能查到一个准确的答案。但通过对秦朝民生、军事的了解,以及他的亲身经历,郝贤终究拨云见日,推演出了一个他觉得比较合理的解释。
首先,锅盔作为行军粮,由锅盔演变而来的肉夹馍最有可能诞生的地方,自然是军队。
郝贤猜测,或许原本的发明者是某位无名的秦兵,在攻打韩国时缴获了韩人百姓做的腊汁肉,夹到锅盔里一吃,哇塞,绝配!
于是,肉夹馍在军队中风靡起来,而随着这批士卒归家回到秦地,也就是如今的陕西,肉夹馍便落地生根,在后来的两千年里都成为陕西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色、香、味。
用后世厨师界流行的话来说,肉夹馍其实是秦国菜与韩国菜融合的一道fusion菜*!
*注:将不同菜系烹调手法结合起来做出的融合菜。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超时空快递》《赤心巡天》《我回到家乡种地的日子》《身为邪祟的我,教她们斩妖除魔》【书彤网】《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天人图谱》《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离婚后,我能听到未来的声音》【花瓣小说】
玉露文学【y6go.com】第一时间更新《唐人街的厨仙》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