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扬明 > 章节内容

我的书架

第1192章 谁著史 下

《扬明》转载请注明来源:玉露文学y6go.com

闻听到身旁响起的窃窃私语声,兵部尚书的孙承宗面色更苦,但一想到内阁空虚,继而导致政务愈发冗杂,他便是不由自主的挺直了腰背,一脸正气的盯着案牍之后的天子。

他知晓,自己的"学生"定然会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不会认为自己是在贪图"阁老"的虚名。

"老师所言不差,内阁空虚,帝国运转不济,着实有些麻烦。"

沉默了少许,案牍之后的天子便是轻轻点了点头,面露思虑之色,修长的手指毫无节奏的在面前的桌案上敲击着。

自首辅周嘉谟和次辅朱国桢先后去职之后,维护中枢正常运转的压力便是自然而然的落到了他的身上。

好在朝野中有孙承宗,徐光启,毕自严这等为大明兢兢业业的老臣为他分担压力,这才使得朝政可以正常运转。

但是此次他御驾亲征,便是感受到了"内阁空虚"所导致的弊端及事事都要亲力亲为的麻烦。

以恭顺侯吴汝胤为例,延绥镇出了这么大的岔子,京中留守臣子却是无权处理,只得飞马报予身在大同的朱由校知晓,这一来一回又浪费了不少时间。

故而在回京的路上,朱由校便是打定了主意,"增添阁臣"迫在眉睫,尤其是眼下建州女真亡命天涯,蒙古大汗苟延残喘,他更加需要有人能为他分担压力。

坦白的讲,如若不是担心引来天下动荡,他都想"千金买马骨",令晋王朱求桂入京理政,如同满清的"雍正皇帝"与其弟"怡亲王"那般。

不过朱由校也知晓眼下时机还不成熟,只得将这个想法压在心间,待到日后再说。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柯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玉露文学y6go.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