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八章 世事无常态[1/2]

玉露文学【y6go.com】第一时间更新《家兄朱由校》最新章节。

“拿这等纸张来蒙骗我等……呵呵……哈哈哈哈!”

十月,在寒冬到来之际,大明对诸多士绅承诺的赎身银和田土银以纸币的方式发到了士绅们的手中。

说他们是士绅,实际上已经不太恰当,因为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已经不存在。

眼下的他们,只是数十万手拿数亿两银子的富户罢了。

不凑巧的是,这手中的数亿两银子还是以纸币形式发放,很难不让人想到当年的宝钞。

他们在“废奴运动”种本来就饱受打击,现在又看着自己的田土变成一张张红纸,心里的气也越积越多。

只是没了土地,没了政治资本的他们,此刻对朝廷却再也没有了威胁。

如果说士绅是一个人,那“废奴运动”对于这个人来说就是斩手断交脚。

虽然核心的躯干还在,但没有了手脚,便只剩下躺下等死了。

许许多多的士绅被迫迁移,而被废除奴籍的七百多万佃户、奴仆们,大明也根据他们的家乡气候,给他们安排了相近的地方。

江南之地水网发达,因此其中奴仆也来自天南地北。

对于北方的百奴仆佃户,大明基本都是送往了北方的单于省和东北的关外三省。

对于南方的奴仆,基本都是送往了旧港和南州,以及东州(新西兰)府。

不过,七百万人的迁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这是需要经年累月的。

尤其是在当下江南遭遇旱情,水灾的局面下,大量江南百姓因为飞涨的米价而外逃,船只早就供不应求了。

一些江南百姓没有办法,为了活命,只能踏上了前往西北和东北、西南等地的火车。

对于江南三省和中原两京十三省来说,这次的天灾无疑是对中原经济的严重打击。

不过对于大明整体来说,这次的天灾让汉人的基本盘扩大到了历代疆域之最。

时间在一点点的过去,大明的各类景象都按照朱由检的计划在走。

当时间来到腊月尾巴的时候,江南还没有从“废奴运动”的后续走出,但朱由检已经拿到了今岁移民的册子。

“今年迁移人口恐怕不下七百万,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八百多万百姓等待着迁移。”

“不过,如果明年旱情消退,其中许多人恐怕会断了迁移的念头。”

大明门头沟军备院内,当李长庚、洪承畴、孙传庭三人跟着朱由检来到军备院的时候,他们立马被军备院内各种奇思妙想的研究给震惊到了。

一分钟连射三百发的机枪,纯铁的坦克,可以翱翔在天空中的飞机,可以日行数百里的汽车,卡车……

还有可以运输雷电的电器,永不熄灭的电灯,城市之中用电的电车……

这些各种各样的猜想设计让洪承畴等人仿佛来到了纽约的李鸿章一般,震惊之余却心底止不住的生出一种莫明情绪。

尽管军备院的毕懋康向他们解释,这些只是模型,其中大部分研究都没有苗头,但这还是让他们觉得自己有些落伍了。

众人走了许久,好不容易坐下,李长庚也拿到了迁移司的文册,并念给了朱由检听。

他们四人和毕懋康、王徵一起坐在军备院的一个凉亭内,听着李长庚的话,洪承畴不免叹气道:

“若是没有火车,轮船,想要运送这么多人前往天南地北,恐怕是天方夜谭。”

“诸藩的人口迁移的如何?”

朱由检没有回答洪承畴的感叹,而是询问起了藩王们的情况。

“今岁诸藩一共迁移一百五十七万余人,其中有七十九万人迁移前往了齐国,剩余八十八万人则是被数百藩王、郡王们瓜分。”

“眼下汉家人口最多的是周国,火车可以直接将移民送到周国隔壁的麓川,因此周国眼下有汉家人口三十六万三千二百余人。”

“不过,周国的土人数量有五百二十余万,他们很难管理,多次暴动,多次被镇压。”

“不仅仅是周国,其它藩国也是这么说的。”

李长庚如此说着,但朱由检却知道,他所知的都是藩国想告诉他的,具体藩国干了什么导致土民暴动,朱由检比谁都清楚。

大兴土木,征发徭役……这些都是诸藩在小西洋和利未亚干的事情。

也正因为这些事情,继而引起了当地土民暴动,随后藩王派兵镇压。

不过对此,朱由检不仅没有理会,反而也让卢象升不要理会。

眼下汉人在印度厮当的数量不过二百四十余万,而当地的土民数量则是在八千万左右。

汉人在当地占比过低并不是什么好事,而大明的人口数量也无法支持让诸藩迁移数千万去当地。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