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海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玉露文学y6go.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中良急于想打通后勤补给线自有他的苦衷。他的大军只带了半个月的粮草,如今七天过去了,涪庆城还在敌人的手中,若是在八天之内不能将涪庆城攻克,用城内的粮草做补给,他的大军就要饿肚子了。如果节约使用,大军的粮草倒还可以支撑十二三天,可是战士们在吃不饱的情况下又怎有力气攻城?
蜀州方面对与春州和粤州联军的进攻显然做了充分的准备,坚壁清野做得非常好,李中良的大军一路东来,攻克了这么多城镇,却没有得到一粒粮食,而民众的粮食也不多,仅够他们自己食用的。李中良可不愿意命令部下到百姓家中抢那为数不多的粮食,否则即使这场战争胜利了,恐怕他们也失去了民心,将来要在蜀州立足就很难了。
其实要打通这条后勤补给线并不是难事,只要李中良率领十万大军回头,就很容易做到,蜀州近卫师团就是再厉害,也断然不是他的十万大军的对手。问题是如此以来就给了涪庆城的蜀州守军以喘息之机,下次再要攻克涪庆城,不知又要多费多大的力气,再说他的十万大军也不可能都分散驻扎在沿线诸城吧,若是他的大军一撤,近卫师团又来骚扰怎么办?自己岂不是永远都处于被动状态么?
李中良在蜀州东南一带的兵力部署都是针对蜀州没有机动兵力做出的。蜀州的第一军团被鞑凶军牢牢吸引在广昭一带;第二军团的一个师团在蜀州西部防守青州的鞑凶军,另两个师团在攀城一带同第三军团的一个师团一起与春州的十万大军对峙;第三军团的一个师团被自己一路追着进了涪庆城,另一个师团同近卫师团一起防守锦城。蜀州三大野战军团被拖死了,另外的几万城防军,一来分散在各地,二来野外作战也不是城防军所长,所以蜀州不可能再有大股部队来骚扰自己的后勤线,而现在蜀州近卫师团却从锦城跑出来了,难道对方竟然打算放弃锦城,或是春州军方面出了什么问题?如果是这样,自己就要考虑重新部署部队了。
不过李中良确实不想放弃攻占涪庆城,它对粤州来说太重要了。涪庆城是涪庆郡的首府,水陆要冲,陵水和上清江在这里汇合,从此地可以东下湖州,西进锦城,南走粤州,北上巴东,是蜀州东南地区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重镇。
涪庆城在上清江的北岸,江南有几个城也属于涪庆郡管辖,那几个城与粤州相接,若是粤州军队直接将那几个城攻克,也可以渡江攻击涪庆城,但粤州没有强大的水军,要想从水上攻克涪庆城这样的大城非常困难,所以李中良还是选择了从江安城着手,一路东进,从西北两个方向攻击涪庆城,只要攻下涪庆城,江南的几个小城自然不攻而破,到那个时候,涪庆城与粤州连成一片,从江南直接可以给粤州大军提供补给,大军无论是西进锦城还是北上巴东都十分便利。
占领涪庆城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控制从涪庆城到江安城之间数百里长的一段上清江航道,有了这条航道,不仅与杨玉坤谈判有了一个重要的筹码,而且粤州可以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水军来。粤州境内没有大江大河,这是粤州虽然有水军但水军一直不强大的重要原因。而争霸天下,一支强大的水军是少不了的,尤其是在南方水网密集的地区作战,水军有其巨大的优越性。
任何一场战争,取得战略上的优势是最重要的,因为战略上的失败是用战术的胜利无论如何也弥补不回来的。而要想取得战略上的优势,首要的就是抢占战略位置。对于蜀州来说,就有几个这样的战略位置。在西南是攀城,控制了攀城,就等于控制了整个蜀州西南地区,所以在两次的三州间的战争中,春州的大军首要的目标都是攀城,而蜀州也在攀城云集大军,死守不退。在蜀州中部,最重要的战略位置当然是锦城,锦城一失,整个锦都平原都是春州军的天下。在东北部,巴中最为重要,占领了巴中,离占领整个巴东也就不远了。云破天的部队死守广昭城,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不能让鞑凶军进占巴中。而在蜀州东南,最重要的战略位置就莫过于涪庆城了。控制了涪庆城,蜀州的水军不能在陵水和上清江上自由地出入,水军的威胁大为降低,而沿江的上游蜀州城池也失去了一条重要的补给线和援军通道,抵抗能力大幅下降,更有利于春州、粤州联军的攻击。而对于粤州军来说,占领涪庆城就等于有了一个坚固的立足点,无论是向西、向东还是向北都可以自由攻击,相当于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锦宫春暖》《当医生遇到法医后》【新黄易天地】《我是一颗武装卫星》《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爱阅小说网】【梦琪小说】《人渣反派自救系统》《天命之上》《说好军转民,这煤气罐什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