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才艺智慧 > 章节内容

我的书架

王十朋题诗讽权贵

《才艺智慧》转载请注明来源:玉露文学y6go.com

王十朋题诗讽权贵

王十朋,字龟龄,号梅溪,浙江温州乐清人,出生于公元1112年,高宗时以对策名列前茅,被定为第一甲第一名,即头名状元。

在他的少年时期,有着不少传说和故事,据说元朝人柯丹丘的一部传奇《荆钗记》,说的就是宋代状元王十朋,以荆钗聘娶钱玉莲为妻的悲欢离合的故事。作者这里所撰写的,则是他小时候苦学成才的两则故事。

关于王十朋的出生,有一段迷信的说法。

据说,王十朋的父母婚后多年没有儿子,眼看年过六旬,尚无动静,夫妻心中都十分焦虑。于是,两位老人每天去江心寺烧香祈祷以求赐子。王十朋的祖母有个哥哥,名叫严阇黎,号伯威,博学多才,诗文出众,是浙江最有名的学者。公元1112年一月,正当王十朋的父母再次祈祷的时候,严伯威突然谢世。当天晚上,王十朋的祖父梦见严伯威,手里拿着一大束用花编成的花球,对王十朋的祖父说:“孝祖(王十朋祖父的名字),你求孙子很久了,今日我来了。”

从此,王十朋的母亲就怀孕了,十个月后,生下了王十朋。因为严伯威生得眉浓且黑而且下垂,眼窝深陷而有神采,人们见了王十朋,都说他和严伯威模样相同,王十朋是严伯威投胎转世而来。

王十朋出生后,天资颖悟。两三岁时,祖父教他读书写字,他一学就会。也许是家中读书空气浓厚的影响,王十朋五岁的时候,就天天拿着书本自己读,而且读得刻苦认真,废寝忘食。他读书的速度相当惊人,《宋史·王十朋传》中说他是“日诵数千言”。不久,王十朋的祖父见孙子天资过人,非同一般,很有发展前途,便将他送到温州江心寺读书。这里的住持,法号叫真歇了,精通史书,博学多识。他见王十朋的确聪明,便同意收他为徒。

在江心寺真歇了禅师的指点下,王十朋系统地学习了《尚书》、《春秋左传》、《史记》、《汉书》和《后汉书》等著作,同时研读了自《诗经》以后历代大诗人的经典诗篇。例如屈原的《离骚》、左思的《三都赋》,以及汉代的《乐府》和魏晋时期建安七子的作品,还有唐代许许多多的名字名篇。就这样,王十朋在江心寺就读三年,不仅满腹经纶、饱学多识、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且还练成了一手好书法,成了温州远近有名的小才子。所以,人们更认为他是当初的大学者严伯威转世了。

不过,他的叔父宝印大师却对他说:“人家都说你是我的舅父严伯威转世,诗文倒还相似,书法却是怎么也赶不上的!”

王十朋也因自己的书法赶不上严伯威而感到遗憾,所以丧气地回答说:“可也是呀,严伯威是个出家人,只食蔬菜,诗、文、书法,却都那么好,我终日山珍海味,却依然赶不上他,为什么如此愚笨呢?”

由此可以看出,王十朋还是十多岁孩子的时候,人们都常常拿他和当时的著名学者相比,足见那时他也已经是个大学问家了。

王十朋诗文和书法出名后,震动温州,许多人都纷纷前来拜访,有的请他题诗,有的请他写对联,其目的就是能得到他的真迹。

王十朋对一般平民百姓、文士学子相求,总是有求必应,尽量让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但是,他对当地权贵却惜墨如金,不肯轻易留字。

温州城里有个叫钱百享的人,以其父在朝为官,家中有钱有势,常常仗势欺人;他粗通文墨,还常常做出一副有学问的样子,千方百计地与文人墨客来往。所以,真正有学问的人,既不惹他,也不理他,对他敬而远之。

钱百享最仰慕的人是王十朋。他认为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诗文有名,是很了不起的;所以,他一直以得到王十朋的笔迹为荣。但是,王十朋年龄虽小,脾气却怪,瞧不起他。钱百享曾几次派人请王十朋来家做客,都被王十朋拒绝了。因此,钱百享心中很是不快。

这一日,钱百享的手下人回来报告说,王十朋对书院里一位姓何的教书先生很看重,他们像师徒一样关系密切。教书先生年老体衰,行动不便,每当外出访友,王十朋都要陪同前往。

钱百享一听,高兴地说道:“这个消息很重要。既然如此,我们就找个理由,邀请书院里那位何先生来家做客,王十朋不就可以来了么?只要他们一来,再让王十朋题诗,他就无法推辞了。”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李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玉露文学y6go.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