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转载请注明来源:玉露文学y6go.com
刘裕诛桓玄灭诸国
刘裕(363~422),字德舆,小名寄奴,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出身于破落的低级士族。东晋初年,举家避难,从彭城迁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刘裕幼年家境贫寒,不得读书,只好以耕地为生,有时也兼做樵夫、渔夫及贩卖鞋子的小贩。这种经历,使得刘裕既懂得劳动民众的疾苦,又具有冒险求利的性格。
京口是从北方各地流亡来的士族和民众聚居的地方,号称“北府”,与历阳同为扬州重镇。京口的居民风俗强悍,敢于从军,当谢安辅政,推举谢玄为大将,谢玄在京口招募士兵时,就征得勇士刘牢之等人。刘牢之常常率领精锐前锋,冲锋陷阵,战无不胜,号称“北府兵”。淝水大战,苻坚军崩溃,晋军前锋5000人,全是刘牢之统帅的北府兵。后来,北府兵又在京口招募军队,见前来应募的刘裕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就把他留在北府兵当了一个小军官。
399年,刘牢之攻打农民起义军孙恩,刘裕勇敢善战,屡立大功。刘牢之的部下,大多抢掠财物,比盗贼更利害。只有刘裕严格约束部属,纪律严明,大得民心。从此,刘裕成为北府兵的著名将领,消灭孙恩、卢循起义军,主要是刘裕的功绩。
400年左右,桓玄篡晋。这为刘裕灭晋、创建南朝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桓玄,东晋大将桓温的少子,从小便承袭爵位为南郡公,长大后,相貌俊朗,并且多才多艺、尤擅作文。但是,他总以为自己的才学和门第举世无双,待人十分傲慢,因而引起众人的不满,朝廷也疑而不用。直到23岁,桓玄才被任命为太子洗马,后来转任义兴太守,总是郁郁不得志。于是,忿然拂袖弃官,返回荆州南郡(今湖北江陵)的封地。
400年3月,桓玄占领荆、雍二州,上表要求统领荆、江二州,朝廷授与他管辖荆、司、雍、秦、梁、益、宁七州的军事,兼荆州刺史,令桓修为江州刺史。桓玄不从,再上书,朝廷迫不得已只得让他管辖八州。他还让他兄长桓伟作雍州刺史,让他侄子桓振作淮南太守,朝廷都不敢不答应。
桓玄在控制了中、上游后,以为已经握有东晋天下的三分之二,具备了左右局势的实力。年末,决定起兵讨伐桓玄。401年初,司马元显派北府都督刘牢之为前锋,但在桓玄策动下,刘牢之再度倒戈。桓玄势如破竹,得以顺利地攻进建康,捕杀了司马元显等人。从此,桓玄安排自己的心腹和亲信,占据了各个重要的城镇要塞,一步步向最高权力逼近。
桓玄任命自己为总百揆、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等,集许多大权于一身;又将一些重要职权任命给桓氏家族中的桓伟、桓谦、桓修、桓石生等人。接着,将刘牢之改任为会稽内史,把他的北府兵权收归已有。这时,刘牢之才觉得上了当,便与同人商量占领江北,与桓玄对抗,有人指出:“你一个人既反王兖州,又反司马郎君,还反桓公,到底想要怎么样?”刘牢之无言以对,众人一哄而散。刘牢之无奈,派人到京口去接家人,却又久久不见回来,以为出了事,便带着手下向北逃,到了新州,发现大势已去,就上吊自杀了。
对桓玄篡晋的行为,刘裕全部看在眼里。当时,跟着刘牢之的时候,他心里就在盘算着如何复兴晋室了。他背地里联合地府兵的中下级军官,密谋推翻桓玄。当一切准备停当以后,他从京口起兵,向建康进军。桓玄赶紧派兵阻击,却被刘裕打得大败,被迫撤出建康并带走晋安帝。刘裕乘胜追击,桓玄在江陵聚集了大批人马,再次反扑。峥嵘洲(今湖北鄂城)一战,桓玄惨败。桓玄本人也在逃跑途中被杀。
刘裕大败桓玄以后,把晋安帝接回建康,使之重登皇帝宝座。此时,刘裕已经成为了重建东晋皇朝的大功臣。晋安帝令他都督军事,坐镇京口和徐、青二州。过后,又任命他为扬州刺史并兼代理尚书,出兵讨伐北方的南燕和后秦。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李丹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玉露文学y6go.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