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

天才一秒记住【玉露文学】地址:y6go.com

商鞅变法

战国初年,周王室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了,主宰天下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这七国不断地进行兼并战争,都想统一天下。如何加强实力呢?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改革。当时各国纷纷进行改革,秦国也是其中之一。

地处西陲的秦国,因经济、文化落后,百姓蒙昧,国力衰微,常遭魏国等中原大国的歧视和欺负。这种形势逼得秦国不得不进行改革。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他决心改变秦国的形象。当时有卫国人公孙鞅,欲展才学,他见到孝公的求贤令后,就投秦一试。公孙鞅见到秦孝公,阐述自己的治国理论,认为秦国要想强盛,惟有变法图新。孝公闻言大悦,与公孙鞅秉烛达旦三日。秦孝公变法决心既定,封公孙鞅为左庶长,统令变法事宜。

公孙鞅的变法措施很快获得秦孝公的首肯,就要正式出台了。公孙鞅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把新法当回事,就想出了一个主意,叫人在南门立了一根木桩,并告示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赏他10两金子。”此言一出,观者哗然,因为扛这根木头到北门去实在不是一件太难的事。大家议论纷纷,但就是没人上前,都怕其中有诈。

看看围观者越来越多,公孙鞅又下令将赏金加到50两。话音刚落,一个红脸汉子推开人群走到木头跟前说:“我来试试,最多不过是白扛一趟呗。”说着,他一哈腰,一较劲,一下子将木头扛到肩上,大步流星直向北门走去。左庶长公孙鞅连声夸赞这汉子是个好百姓,并当众兑现了赏金。

这件事一下子就在全城轰动开了,大家都说左庶长言而有信,对他下的命令一定要认真执行才是。

公元前356年,公孙鞅的变法令正式公布了。主要内容有:

第一,整顿社会治安,建立什伍组织,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互相担保,互相监视。一家犯了罪,九家都要检举,否则十家一起判罪。检举坏人和杀敌人一样有赏,窝藏坏人和投降敌人一样处罚。外出必须携带凭证,没有证件各地不准留宿。

第二,奖励发展生产。老百姓努力生产,粮食布帛贡献多的,可以免除一家劳役;懒惰和弃农经商的,连同妻子、儿女一同充为官奴。一家有两个儿子以上,成人以后就要分家,各自交税,否则一人要交两份税。

第三,奖励军功。一律按军功大小授予官位和爵位;军事上没有功劳的,即使有钱也不能过豪华生活,就是贵族也只能享受平民的生活。

新法一公布,就遭到了旧贵族势力的强烈反对,因为他们的许多特权都被剥夺了。大臣甘龙、杜执公开与公孙鞅论战,其他反对派也到处攻击新法。公孙鞅面对贵族们的挑战毫不退缩,他命人把反对派统统抓起来,在渭水河边一次就砍了700多颗人头,血水把河水都染红了。这样一来,再也没人敢公开跳出来反对新法了。

经过几年的变法图新,秦国的实力大为提高。老百姓男耕女织,粮食布帛渐渐多了,社会秩序也好得多,出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升平局面。秦国渐渐富强起来。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中华上下五千年》转载请注明来源:玉露文学y6go.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