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玉露文学y6go.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农民军抗英
虎门炮台失陷之后,英国军舰长驱直入,驶入省河,广州形势十分危急。
《广州和约》墨迹未干,占领广州城郊各炮台的英军便不断窜扰西北郊三元里、西村、泥城、萧冈等村庄、抢劫烧杀、奸淫妇女、焚毁民房,甚至挖掘坟墓、盗取死者身上的财物,激起当地民众的极大义愤,纷纷组织团练准备抵抗。
1841年5月29日早晨,十几名英国侵略军又窜到三元里行凶抢劫,调戏妇女。三元里的菜农韦绍光看到这样的情景,立即组织几个青年,围住这伙英兵,用手中的锄头扁担,当场就打死了八九名。其余英兵见势不妙,纷纷逃跑。这件事很快传遍全村。
大家料到敌人一定会进行报复。为了迎接英军的大举进攻,进一步教训侵略者,三元里人民决心团结起来与敌人血战到底。全村的青年男女都聚集到村北的“三元古庙”前,推举韦绍光为领袖,定古庙前的三星黑旗为令旗,并集体对旗发誓:“旗进人进,旗退人退,宁死不屈,打死无怨。”
为了动员更多的群众对付敌人,当天下午韦绍光便派人与附近乡村联络,不多久103乡的代表全部聚集到三元里的牛栏,四乡八里的农民早就对英军的暴行深恶痛绝。大家聚在一起,很快便制定出战斗部署:决定15岁以上,50岁以下的男子一律出动;各乡自成单位,备大旗大锣,“一乡锣响,众多齐出”;战斗时,采用“诱敌出击,聚而歼之”的策略;将牛栏冈作为决战的地点。一支反侵略的强大武装迅速组成。5月29日这一天,整个三元里都沸腾起来。
5月30日拂晓,各乡群众约五六千人,高举大旗,手持锄头、铁锹、木棍、石锤、刀矛、鸟枪,浩浩荡荡主动向英军占领的四方炮台攻击。
这时英军正在吃早饭,突然听到杀声震天,抬眼一看,漫山遍野都是手持刀矛、锄把和各式旗帜的人群。英军司令沃乌古留下部分英兵驻守炮台,率领2000多英军便向人群冲杀过去。
农民群众看到英军冲来,故意调头后退。英国侵略军不知是计,衔尾直追,越追越远,为加快速度,便于快捷,他们将大炮等辎重武器纷纷抛弃。英军一直追到牛栏冈,沃乌古一看地形,方觉不妙,正犹豫,忽听一声锣响,四面瞬时冒出一万多伏兵。英军被团团围住。漫山遍野的群众手持刀矛、铁锄等武器,杀向敌人,怒吼声震天动地,英军顿时乱了阵脚。慌乱迎战,短兵相接中,农民军越战越勇,敌人被杀的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活乌古慌忙下令撤退。沿途又有几万群众从四面八方涌出,追歼敌人。
正午时分,天色突变,浓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倾盆而下。英军穿着大皮鞋走在泥泞中,又重又滑,一个个摔的四脚朝天,其状狼狈不堪。火药又被雨水淋湿,洋枪真正成了摆设。雨越下越大,道路泥泞,英军寸步难行,饥寒交加,一个个落汤鸡似的,有的伏在棚架下,浑身哆嗦;有的丢下洋枪,叩头求饶。“乞命之声震山谷”。
农民军披着蓑衣,戴着斗笠,凭借大雨的助阵,越战越勇。妇女们烧饭送饭,支援前线。广州城郊的打石工人和丝织手工业工人闻讯也赶来支援。群雄歼敌,英军死伤无数。农民英雄颜浩长,手持长矛,英勇机智,一个人就杀死好几个侵略军,英军少校军官毕霞就死在他的长矛之下。
直到傍晚,英军始终未能突围出去,第一次在中国,侵略者感到“可怕到了极点。”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黄昏分界》《满级老祖在人间》《普通人,但怪物之母》《超时空快递》《替嫁多年后》《力速双A魔法师[西幻]》《国医》《从行星总督开始》《泼刀行》《1978合成系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