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死守扬州

史可法死守扬州

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祥符人。世居直隶大兴。祖父曾作过知州,政迹尚佳。后家道中落。史可法20岁应童子试前,住在一个野寺中。恰巧学使左光斗在京畿地区检查学政,也到这野寺来避风雪。见一青年伏在书案上睡着了,左光斗不忍心打扰他,只是拿了桌上刚写完的文章来看,竟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左光斗把文章放回原地,记下了文章上的属名,还为他披上自己的貂皮大衣。考试的时候,左光斗就拔取他为全县第一名。还把他接到自己的宅邸来,同子侄们一起读书,还常勉励他要努力学习,将来做国家有用之材,课余两人常讨论时事,辩论古今,就像亲父子一样。史可法家有老母,无人奉养,左光斗就派人按月送给老人衣食,为史可法解决了后顾之忧。

不久,左光斗受到魏忠贤的陷害,被捕入狱。史可法想尽办法终于得以在狱中见左一面。他在狱卒的指引下,找到了左光斗,见他倚着墙席地而坐,面额焦烂几乎不能辨认,左腿膝盖以下筋骨都断了,骨头茬子露出外面。史可法悲痛万分,抱着左光斗的腿哭了起来。左光斗听出是他的声音,但眼睛无法睁开。左光斗用手指努力拨开眼皮,怒目注视着他说:“你到这种地方来做什么!国家乱成了这样,你还在这儿哭哭啼啼,天下大事谁来撑着啊!你若还不快走,被奸党抓住了也是一死,还不如我打死你算了。”说着,就摸索地上的刑具,做出要打史可法的样子。史可法只好忍痛退了出去。这件事给史可法很深的印象,恩师至死仍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大事相嘱托,自己怎能有半点懈怠呢!于是发奋苦读,终于在27岁时中了进士,被授西安府推官。30岁又升迁为户部主事。后来因镇压农民起义有功,提升为南京兵部尚书。

1644年3月,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城,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崇祯皇帝在北京煤山自尽的消息在同年4月份才传到南京。明朝把南京叫作陪都,设有六部衙门。听说这一消息后,各部开始商量选择皇帝。以兵部侍郎吕大部和原来的礼部侍郎钱谦益等人为首的陪都文官,认为:福王按伦序是神宗亲孙,当立,但此人不学无术、听信谗言,不如立穆宗之孙潞王以免除后患。于是他们致信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陈述意见,希望得到声援。而以凤阳总督马士英为首武人集团,则想借福王之力达到他们专权朝政独揽大权的目的,于是也写信给史可法。

史可法当然也知道福王的劣迹,但他觉得国难当头,还需要借重武人的力量来完成光复明朝的大计,所以未明确表态,只是派人去迎接福王来南京祭祀祖庙。马士英正好借送福王到南京祭祖之机,联合了内侍翰赞周和将官高杰、刘泽清,共用密谋拥立福王登基。在蛮横的武人面前,东林党内的文官们只好听从马士英的命令,很快福王登上了南明皇帝的宝座,年号为弘光。

从此,南明朝廷的大权落在了马士英手里。马士英指使高杰、刘泽清联合上了一道奏折,请求皇帝派史可法去扬州督师。

在南明政局动荡的形势下,史可法为了抗清大局,忍辱赴扬州任职去了。

身为兵部尚书的史可法,由于受到阮大铖、马士英等人的排挤,未能入阁办事,只在扬州督师,为了抗清大局,史可法毫无怨言,一心扑在攻守上。他以“恢复神京(北京)”为宗旨,被人们比作是南宋的李纲。

为了抗清,史可法“行不张伞盖,食不晋二味,睡不宽衣带”,夏天不用扇,冬日不穿裘,全身心地投注在抗清运动中。他在江北四镇分别派重兵把守,谁知手下这四员大将都非常刁悍倔强,互相不服,经常发生内讧。一有摩擦发生,史可法必得亲自前去调停。泗水镇将高杰原是李自成的部下,他率先争抢扬州的地盘,毫无纪律性的士兵们在高杰的纵容下,在扬州城外大肆抢掠一番,激起了扬州百姓极大的愤懑。百姓坚守城池,高杰的部队攻了几个月也未得进城。

史可法得知了此事,怒不可遏,恨不得立刻带人去消灭高杰这支土匪部队。三思以后,他又将拔出来的宝剑插了回去。有着极其丰富的治军经验的他,深知此事稍微处理不妥,就会致使高杰叛变投敌。此时,只能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他讲明抗清的大义。于是,史可法脱去甲胄,换上官服,向扬州进发。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小说推荐:《规则类怪谈扮演指南[无限]》《圣拳!》【我读屋】《一心摆烂的恋综女配[快穿]》《回到84,成了乔丹一生之敌!》《谁让他修仙的!》《我有一枚命运魔骰》【全本迷】《小侯爷他追悔莫及》《大明:嘉靖修仙啦

玉露文学【y6go.com】第一时间更新《中华上下五千年》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