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二百二十三 集体农庄[1/2]

苏咏霖端着饭碗,一边扒饭一边和民工们就他们感到烦恼的小事进行交谈。

这边说说,那边说说,不断转换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话题上,一会儿就和一伙民工打的火热。

民工们完全不木讷,他们很开朗,很有的说,有些甚至可以算作话痨,叽里呱啦讲个不停,但是讲的内容还真是有些东西。

苏咏霖和他们谈起了农业生产的事情,谈起了国家税收政策的事情,谈起了农会组织和农会干部的事情,还有集体农庄的事情。

乍一听上去这都是小事,只和他们个人产生一些联系的小事情,可真要搞起来,那绝对是大事。

就比如集体农庄的事情。

集体农庄目前还不是一个全国性质的政策。

最开始,集体农庄只在燕云地区的中都周边划定试验区,搞集体农庄的试验,规定试验期是三年,看看结果如何。

后来因为黄河工程区出现了农业用劳动力和工程用劳动力之间的矛盾,且农会组织无法解决,苏咏霖就决定在黄河工程用工地区也实行集体农庄政策。

大家的土地一盘棋,一帮人外出做工,一帮人下地,改变原先的小农生产模式为集体生产模式,农庄会组织劳动力按计划统一耕种每一户人家的土地。

轮到分配的时候,就根据一套比较复杂的计算方式,大家按照所得工分分配农业生产所得,公开公平公正,童叟无欺。

一开始对于这个计划,燕云地区的农户们是一样的感觉。

他们不太理解,感到疑惑,怀疑朝廷是不是要把给他们的土地收回去,变成朝廷的而不是他们自己的土地,对此有较强的抵触情绪。

苏咏霖要求地方各级农会组织和复兴会分部成员全面下乡,对农民们好言好语苦口婆心的劝说,讲述集体农庄的优点和分散生产的小农经济的缺点。

把该说的都说了,说明白说透彻,至于农民是否愿意加入集体农庄,则完全按照自愿原则来,不准强迫,不设定KPI,完全遵从农民个人的意愿。

因为这套体制设计出来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解决国家建设初期的工程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至于改变农业生产属性还有以集体力量抵抗自然灾害的准备,这些都是之后的目标。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