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铁十字 > 章节内容

我的书架

第四章 霍夫曼的野望

天才一秒记住【玉露文学】地址:y6go.com

英美关于虎式坦克生产量和编成的情报非常准确,虎式生产量一直在缓慢攀升,1月份产量是167辆,施佩尔预计到3月份能达到200辆,6月份能达到250辆的顶峰——这也是盟军估计德国一个月能装备3个重装甲营(每营编制54辆)的根据由来。

但因战损和独立虎式连编入装甲师的缘故,虎式重装甲营的编成速度依然维持在每月两个,501、502营归了古德里安,503、504、505三个营归了曼施坦因,506营正在前往非洲的路上,将归入隆美尔手下,过了1月20日,507营又能满员出动并纳入南方集团军群。

不是德军总参谋部不想再多弄点虎式,而是豹式坦克在1月上旬已基本通过了验收,将进行最后的修改以便从3月1日起开始试生产,6月份将进入量产阶段,为保证生产力,虎式月产量达到250辆后将维持不动,而4号坦克预计在3月份达到1500辆的顶峰后开始下降——部分生产线将转产做准备,而3号坦克生产线则在12月份已关闭,目前正陆续向意大利转移,准备换地方重启生产。意大利人的技术水平虽然落后一点,但菲亚特等公司的生产能力不算差,转移后的生产线由德国工程师指导,再加也不生产坦克,只专注生产3号突击炮,施佩尔认为意大利人的水平足以应付,他给意大利几个坦克工厂的初期规划是500辆一个月。

如此一来,包括M15P40等多个型号在内的意大利自身坦克开发生产就只能停止了,根据德意重点装备一体化原则,意大利陆军全部装备都要求和德国能够通用,因此意大利设计师全部改换门庭参与到德国有关项目研发与落实中去,虽然这让意大利领袖不太爽,但鉴于在苏丹和埃塞俄比亚方向还有求于人,再加意大利陆军也从北非战利品中挑了50多辆十字军和克伦威尔,还从德国接受了60多辆3号坦克,所付出的不过是一点性能更差的M13,这笔账究竟该如何算,意大利领袖心知肚明。

随着豹式坦克的设计、研发告一段落,虎式坦克改进型开始进入陆军装备局重点关注的视野,根据前期研究准备和霍夫曼的指示,第二代虎式(内部代号虎王)的大体技术指标开始敲定:战斗全重为58吨左右,拟采用105mmL65坦克炮(从沙恩霍斯特上的高平两用炮改进而来),车体在虎式8组交错重叠负重轮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组,长度相应增加到6.9米,宽度增加到3.5米左右,高度变为3米,车体前装甲初步设想135mm50度倾斜,炮塔前装甲为150mm,炮塔防盾为185mm猪头型。发动机拟采用800匹马力的HL234,变速箱仍为迈巴赫L600C,履带、负重轮仍与虎豹通用,因接地压强上升,最大公路时速下降到35km/每小时,越野最大速度下降到19km/每小时,由于弹药口径加大,备弹量再次下降到52发。

在霍夫曼看来,该计划的最大障碍是HL234发动机尚未开发成功,好在还有一点时间,按武器局的进度表,要求样车在1944年3月开发成功,7月能进入正式生产。

除坦克外,卡车生产也发生了重大变革,施佩尔将久经考验、各方面一致认可的欧宝闪电36S卡车确定为“标准卡车”(载重量3吨),要求其他公司的卡车一律停产,包括斯太尔、梅赛德斯、MAN、亨舍尔、克虏伯等多家公司的卡车生产线被要求尽快按标准卡车完成转产,雄心勃勃的施佩尔给这批卡车定了每月1万辆的标准,唯一不在转产之列的是福特公司V3000S履带版卡车(这是美国福特设在德国的子公司,虽然亨利-福特是元首的崇拜者,但这并不妨碍这家公司在德美宣战后成为敌产而被没收),这批卡车的生产指标定为每个月3000辆(将全部用在东线),德国特有的交错重叠负重轮卡车则被一笔勾销。

除给卡车进行标准化定型外,施佩尔还确定了另外三款标准车型,一款是大众的桶车,一款是梅赛德斯的1500A指挥车,前者是侦查、快速、宪兵部队和低级军官用车,后者是可乘坐7人的指挥部与中高级军官用车,最后一款是奔驰170VK,配给将军级以上军官和政府高级官员使用。桶车的产量期望是每月2000辆,而指挥车与170VK的产量期望分别是每月400和200辆,由于后两者产量要求不大,生怕别人抢订单的梅赛德斯和奔驰公司忙不迭地宣布自己包揽了。

除标准车型外,北非和中东战役还缴获了大量美国十轮大卡,前线使用起来非常满意,施佩尔还有点扭扭捏捏,霍夫曼直接拍板:“仿!”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铁十字》转载请注明来源:玉露文学y6go.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